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孩谁的过错

近日,媒体曝出"13岁女孩自杀逼父母放弃二孩"事件,这个家庭冲突案例被网络舆论迅速扩大。较多网友们在谴责这个女孩,并将独生子女的任性、自私、嫉妒,乃至人格障碍等词语和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问题再次挂上讨论的平台。那么,是否如网友们所说,女孩是逼死"二孩"的凶手呢?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特邀专家:中华女子学院教师、性与性别研究中心副主任、二级心理咨询师、注册中级社会工作师 张静

【新闻回顾】2015年1月18日,有媒体报道,武汉44岁的肖女士和丈夫努力一年之后,终于如愿怀上二胎,但是13岁的女儿雯雯(化名)百般不愿意,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肖女士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问题来了,老大不愿意要弟弟妹妹怎么办?

老大不愿意要弟弟妹妹怎么办

44岁备孕"二孩"成功的父母忽略了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儿的成长感受

从按"单独二孩"政策开始后夫妻俩计划再要一个孩子、到备孕成功,乃至怀孕13周的全过程中,作为父母是否和女儿有过一些协商?

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有"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两个特征,希望别人都关注他们而突出的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肖女士的女儿虽未成年,但已属于青春期。

当她目睹父母为生二胎而奔忙,一种认为自己即将家庭受宠地位,面临爱的缺失的担忧随着母亲的备孕顺利发展而焦虑加剧。于是出现了雯雯(化名)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最终通过尝试用刀片割手腕的手段使得自己的母亲含泪终止了13周零5天的妊娠这一发人深思的事件。

社会舆论先要反思家庭教育,而不是一边倒地"罪化"未成年女孩

雯雯的成长和众多的独生子女一样,汇集了父母特有的宠爱和自我的渴望独立。中国大陆传统文化里溺爱子女、部分家庭几代人拿独生子女当小祖宗一样对待,父母为了孩子不顾一切付出的情况比比皆是。

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无形中培养出了一些不愿意分享和不可能分担责任的孩子,当家庭要二胎的利益关系引发原有独生子女冲突的情况发生时,社会舆论首先要反思家庭教育的弊端,而不是一边倒地指责或"罪化"未成年的女孩。

因为这个13岁的孩子使用出的这些威胁行为背后也是父母多年养育形成的结果,直接表明了女孩子生理正常发育而心理没有同步成熟发展。

肖女士作为成年人的身份在作出将"二胎"流产这一决定的同时,也应该明白自己的女儿也是这一家庭冲突事件中无辜的受害者,在日后的亲子关系中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关注女儿的心理健康,尽量避免网络舆论的谴责将孩子置于间接逼母堕二胎的阴影中成长。

关于家庭教育和亲子沟通的几点建议

首先,养成家庭集体协商的习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更需要将孩子视为家庭成员中的重要一员,在宠爱孩子的同时,定期召开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家中大事的讨论和决定,尤其是国家开放"单独二孩"政策之后,要二胎的夫妻决定有必要提前和第一个孩子一起慢慢讨论,允许孩子有一个从抗拒到慢慢理解并最终接纳父母决定的过程。

其次,养成家庭财产内部公开的习惯。中国大陆的家庭,父母财产和子女的关系不够公开和理不顺。家庭财产内部公开及子女理财的合理合法教育,是需要根据法律相关条文来进行合理告知,并在不溺爱孩子的前提下进行理财教育的。部分独生子女害怕自己长大后冒出另外一个兄弟姐妹来和自己争夺家产,所以很容易排斥父母再生育的决定。

再次,养成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困难的习惯。父母协调二胎计划和如何养育第一个孩子之间的时间分配、用心陪伴、言语鼓励,协助再孕育父母角色,用心等待孩子成长,甚至公平处理两个或三个子女之间的成长矛盾等,都是需要学习的。一个家庭中如果养成了家庭成员共同面对家庭困难,集体分享亲子关系中的成就,就会获得比较满意的家庭教育结果。

最后,独生子女父母要全面认知自己的父母角色。

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父母要给独生子女知情权。符合政策并有自主生育意愿而选择要二胎是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可这个看上去好像"要二胎只是大人之间的事情"的决定一定会触及曾经是独生子女身份的孩子们的神经。所以,建议"边独夫妻"们事先要把准备再生育一个弟弟或妹妹的想法好好地和第一个孩子聊一聊,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

二是为人父母要尽力学习亲职教育。亲职教育指的是对家长进行的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称职的好家长的专门化教育。中国大陆的核心家庭不乏几种家庭教育偏差的情况:只生不养、精生滥养、粗生放养。做一个合格称职的家长,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参与养育义务,学习科学育儿的经验,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需求,并与必要的规则教育相结合来养育孩子。

三是独生子女父母需要重新挑战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独生子女家庭本身就是高风险系数的家庭,要二胎的夫妻在中年时期集中精力助力再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夫妻双方及家中的长辈都不要带有太高的"二胎出生性别期待"去选择一定再要一个男孩子。尤其是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家庭,过于期待"再要一个儿子"的说辞可能给女儿带去女孩地位低下的性别压力。相反,独生子女父母要基于平等养育男孩女孩,创造童年成长伙伴的心理去选择准备生二胎。

相关阅读:13岁“老大”以死相逼阻止母亲生二胎真的是孩子错了吗?

近日,武汉一名13岁女孩以自杀抗议父母生二胎,母亲无奈流产。网络舆论大多谴责这个女孩,认为她间接成了杀婴凶手,也有一部分网友透过这次事件想起了自己成长经历中面对二胎弟妹的痛苦,并对女孩抱之同情。心理专家分析称,女孩存在严重心理问题,与父母长期以来的教养有极大关系,独生子女父母要全面认知自己的角色,选择生二孩前要充分进行亲子沟通。
外界舆论:父母溺爱造就了孩子“唯我独尊”的霸道

报道称,13岁的雯雯(化名)曾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甚至尝试用刀片割手腕抗议父母生二胎。

“我们要理解这个孩子的反应,”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告诉记者,雯雯出现这样极端的行为由多个因素造成。“从心理应激反应来说,家里增加一口人不是小事,会对孩子造成很大压力。”

另外一个原因是社会舆论压力带来的,“独生子女问题是社会现象,大家已经习惯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突然有了二孩,邻居、朋友、同学一定会‘说三道四’,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宗春山说。

网友“饼干爱魔魔”就深有感触,她说:“现在有太多亲戚对孩子说,‘你妈妈要生小弟弟咯,到时候你妈妈就不疼你咯’,这对孩子有很大刺激。”

宗春山表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的溺爱,形成了孩子长期的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雯雯很害怕有弟弟妹妹来横刀夺爱。

昆明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秘书长、心理咨询师郝万盛也表示:“这个孩子严重的心理问题起因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溺爱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虐待,孩子因此不能有健全的人格。”

生二孩不是父母的事,老大也要参与协商

在网络讨论中,网友“雨雪恋凡”呼吁家长们消除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多考虑老大感受,“如果只是为了要个小孩,我支持。如果是因为重男轻女,我抵制!”

中华女子学院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静建议:夫妻双方及家中长辈都不要带有太高的“出生性别期待”去选择再要一个孩子。尤其是第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家庭,过于期待“再要一个儿子”的说辞可能给女儿带去女孩地位低下的性别压力。

符合政策并有自主生育意愿而选择要二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情,而张静表示,这个看上去好像“要二胎只是大人之间的事情”的决定,会触及曾经是独生子女身份的孩子们的神经。所以,父母事先要把准备好把再生育一个弟弟或妹妹的想法和第一个孩子聊一聊,让孩子感觉到被尊重。

宗春山还表示,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孩子将得到参与感和平等感,“给孩子取名、买东西都可以提前和老大一起慢慢讨论,允许孩子有从抗拒到慢慢理解并最终接纳父母决定的过程。”家庭要创造平等安全的氛围,无论对孩子还是夫妻之间,以及对待老人,都要平等,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间的矛盾和嫉妒家长要懂调和之道

虽然现实中像雯雯这样极端的案例很少见,但许多接受采访的二孩家长都表示“家里两个孩子闹矛盾是经常的事,互不相让,拿他们没办法。”

在孩子争吵时,家长们通常会护着小的,让老大谦让老二。“这样会导致很不好的后果,老大会认为,既然有爸爸妈妈护着弟弟妹妹,自己就不用尽老大的责任;老二在以后遇到问题,也会不想解决办法,不知道妥协,直接找爸妈帮忙,这样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郝万盛说。

也有家长反映,自己对待孩子没有区别,但是老大依然觉得受到“冷落”。针对这样的情况,宗春山解释道:“家长自以为是平等的,但实际上不是。不管两个孩子还是三个孩子,父母不可能做到平均地分配爱,肯定会给弱者或者年龄小的多一些爱。”

许多孩子不理解家长为什么总说“他是弟弟,你要让着他”。宗春山建议,父母要把为什么存在“不公平”跟孩子说出来,请孩子理解和原谅。没有做到平等对待是因为弟弟妹妹还小,他们是弱者,同时也要向老大承诺,会尽最大努力做到平等。

专家支招:

1.孩子年龄不一样,需要爱的方式也不一样,父母请多跟老大交流,问问他需要什么样的陪伴和爱,用不同方式对待。

2.有时候两个孩子有矛盾,大人不必参与,可以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打架也很正常,是孩子彼此寻找相互界限的一种途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