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医患关系紧张难题 盘点2013年健康大事件(4)
- 2013-12-27 16:40
- 医务科
- 医务科
120困局怎么破?
9个郊区县“120”纳入全市统一调度指挥中心
回访:不到一分钟接一个呼救电话
一台上海院前急救调度系统、一台GPS地图定位仪、一部电话机和耳机……位于宜山路的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电话此起彼伏,15个受理席位上的调度员、接线员忙得不可开交,不到一分钟就要接一个电话。
“你好!请讲。”14:56,电话响起,调度员小宋迅速接通。原来,是一名老人气喘,要送新华医院。14:58,肺科医院急诊一楼大厅一名病人要送瑞金医院,小宋告诉家属:“转院需要稍等一会儿,现在你排在第27位,有车了立刻为你调派。”15:02,一名车祸受伤病人需急救;15:10,在市六医院的一名脑梗老人要送回家;15:18,虹漕路上一名病人被电击,需立即派车;15:26,原平路上有老人摔伤,要送同济医院……小宋一边受理,一边迅速进行车辆调派。据了解,自“小雪”以来的这段时间,“120”工作日平均每天业务量均在1100次上下,比前段时间和去年此时增加10%。
小宋26岁,当调度员已有5年多。对她来说,今年工作最大的变化是9个郊区县的呼叫电话统一纳入了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短短8分钟内,她就接到3个来自郊区县的呼救电话,并第一时间进行预受理。15:00,一个来自浦东的呼救电话接入,小宋一边记录,一边立即转接浦东“120”调度指挥中心调派车辆。“呼救的市民和浦东‘120’碰上头,我才会挂电话。”15:05,一个来自马陆的呼救电话接入,小宋预受理、获取基本地点信息后,便迅速转接嘉定“120”。15:07,铃声又响,小宋麻利地接起来:“在闵行市五医院对吗?马上为你转接闵行急救中心”……
回溯:“推诿派车”加快统一平台建设进度
对上海市院前急救事业来说,2013年发生过两件影响颇大的事件。其中6月16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因救护车呼叫后40分钟才到,一晨练时晕倒的老人不治身亡,许多网民质疑申城急救服务跟不上城市发展步伐。本报记者跟车采访“120”急救医师的辛苦工作状态,在采访中获悉,申城急救服务最大瓶颈是急救医师紧缺,逾两成呼救并非来自危重病人,占用了本来就稀缺的急救资源。对此,市卫生部门表示,针对急救医师不足的现状,今年已在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设院前急救专业,面向本市应届毕业生进行定向招生,第一批定向培养的急救医生有望在三年后直接充实到急救一线; 将在进一步规范医疗急救机构的内部分配制度的同时,争取将院前急救医师列入特殊岗位,在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基础上,争取公益性岗位一线职工岗位津贴。在相应举措无法立竿见影改善“120困局”的现状下,市医疗急救中心恳请非危重患者错峰呼叫。
今年7月16日晚,浦东、奉贤交界处发生一起车祸,事发地点位于新四平路靠近南芦公路,以一条小河为分界线,河南面为奉贤,河北面为浦东新区。两区“120”接线员因当地人也搞不太明白的交界归属问题,在接报后推诿延迟派车。最终,奉贤区“120”第二次接报后出车,但一名伤者不幸身亡。市医疗急救中心次日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各医疗急救中心(站)按照院前急救的质控标准,进一步加强管理,同时加大对通讯调度的培训,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快建立全市呼救统一受理平台。
据悉,“十一五”以来,全市急救站点从原来的58个增加至现在的119个,翻了一番,平均每2个街道(乡镇)就拥有一个急救站点;救护车数量达到平均每4万人配置一辆的标准,略高于5万人一辆的国家标准,基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
然而,高峰段老百姓呼叫用车难、等候时间长的矛盾依然突出。一方面,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上海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急救服务量快速增长,本市院前急救服务供需存在一定矛盾。另一方面,全市此前尚未建立统一的“120”受理平台,今年7月以前,静安、黄浦、长宁、徐汇等8个中心城区由市医疗急救中心统一调度,但青浦、松江、崇明等9个郊区县“120”呼叫仍属于所在区域的呼叫平台,制约了急救医疗资源的高效灵敏。
今年7月,在原来浦东、闵行、宝山“120”已和市“120”调度指挥中心联网的基础上,其他郊区县也陆续加入。10月1日起,上海“120”全市呼救统一受理平台正式建成并运行,青浦、嘉定、奉贤、崇明、金山、松江等郊区县也实现了和市医疗急救中心“120”调度指挥中心联网。市民无论用手机还是用固定电话拨打120,均由市“120”调度指挥中心统一受理。
展望:将逐步过渡到“统一调度”模式
市医疗急救中心表示,“统一受理”平台建立后,全市各急救中心“120”调度系统联网互通,建立了统一的业务信息平台,形成完整的全市院前急救数据库。通过信息平台,对业务状态实施动态监控,并利用GPS定位信息,采用就近派车原则进行派车,避免因信息交流不畅和缺乏统一协调而造成的推诿或延迟出车现象。
“郊区市民只要打一个电话,我们就能不中断地进行受理,哪怕有的市民报不清地址、分不出事发地点所属区县,或者事发地点属于A行政区但离B行政区的某一急救站点比较近……这些情况都不要紧,都由市‘120’进行统一协调、就近派车。”市医疗急救中心一位负责人说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行“统一受理”的基础上,全市“120”还建立了重大突发事故统一指挥平台。今后,全市“120”将进一步整合急救资源,在“统一受理”良好运转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统一调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