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手足口病防控问答(2)
- 2009-04-07 16:41
- 本站原创
- 佚名
当孩子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和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二十二、托儿所、幼儿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托儿所、幼儿园在本病的流行或高发季节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做好对儿童家长的宣传工作,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不要送入托儿所、幼儿园,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托、入园。
二是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保健老师在晨检时接触不同的儿童之间应进行彻底的洗手或快速手消毒。
三是对入托、入园儿童加强全日健康(医学)观察,一旦发现在园儿童发热、出皮疹,立即与其他儿童分开,单独安置在隔离(观察)室内,并及时通知家长带病儿去医院就诊。
四是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儿童后,要立即对发病班级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发病班级物品必须与其他班级分开进行消毒和保存。对患病儿童所在班进行 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发病班级的儿童与其他班级儿童接触的机会,在观察期间不得进行分班、并班和接受新生在隔离观察期内。
五是加强儿童、工作人员等手的清洗消毒。教室、宿舍要加强通风,对通风不良的教室应辅以机械通风。
六是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玩具、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七是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二十三、患儿在家中治疗时要注意那些问题?
如患儿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嘱留家治疗时,家长应做好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密切注意孩子是否有烦躁不安或嗜睡等异常行为,孩子发烧、长口疮和手掌心、脚底或臀部出现红疹时,家长应尽早陪同他们向医生求诊。
二是患上手足口病的儿童在水泡未彻底干掉之前,应留在家中。患儿在这段期间应避免同其他儿童接触,直至康复为止。家长不应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或人多的地方。患病的儿童在完全痊愈之前,不应该上学或去托儿所。
三是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注意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疱疹破碎后引起的细菌感染。
四是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一旦发现患儿的病情加重,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五是家庭做到使用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二十四、家庭如何防范手足口病?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传播,保持良好的个人与环境卫生,以防手足口病传播。家长应确保孩子养成下列良好习惯:
一是饭来便后,一定要用肥皂洗净双手;
二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掩住口鼻;
三是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
四是不要与他人共享同一份食物或共饮同一杯饮料。
二十五、如何降低孩子手足口病传染的危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一是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不宜带孩子去医院。
二是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三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四是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五是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
六是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
二十六、怎样洗手才正确?
正确的洗手是有效防止感染及传播手足口病的措施之一。正确的洗手包括洗手及时及洗手方法合理。在下列情况下应及时洗手:
一是餐前和上厕所后。
二是在与患者接触后,触摸眼、口、鼻前。
三是打喷嚏或咳嗽后。
四是带口罩前及摘口罩后。
五是接触公共设施如扶手、门柄、电梯按钮、公共电话后、从外面回家后等均应及时洗手。
合理的洗手方法应包括以下12个步骤:
1、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2、擦上足够的肥皂或洗手液覆盖所有手表面
3、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4、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5、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6、双手手指的背部与掌心搓揉
7、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8、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9、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10、用清水把手冲洗干净
11、用干净的毛巾/纸巾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12、用擦手的毛巾/纸巾关闭水龙头 [NextPage]
二十七、家庭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1、粪便:可用84消毒液以2: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120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二十八、托幼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的终末性消毒。
1、食、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2、小毛巾: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3、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4、书籍:阳光下暴晒。
5、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6、便器:0.2%过氧乙酸或用含1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作用时间30分钟,需完全浸没便器。于使用前,使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坐便器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二十九、医疗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
2、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对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或发热出疹患儿的专门候诊区、诊室(台)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根据就诊儿童情况可由原来每日两次增 加至每2小时一次。对于连续诊治儿童的医院,应有备用诊室进行轮流清洁消毒。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 剂溶液擦拭或拖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或手消毒。由于75%的酒精不能将肠道病毒灭活,因此不能选用单剂酒精作为手的消毒剂,而应选用复配手消毒剂。
4、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床上用品及窗帘等应用大于70℃的水温进行洗涤消毒;床垫及床须用床单元消毒机等进行消毒;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按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7、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产生的垃圾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
三十、如何防止医护人员感染手足口病?
在对患病儿童进行诊断、治疗、检验及调查处置过程中采取标准的预防措施加手卫生能有效的预防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
医务人员的预防措施包括:在接触手足口病病儿污染物时必须带手套;在一些特殊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如离心后打开离心机),衣服或面部可能 受到污染时应当穿戴隔离(防护)服、口罩、面罩或防护镜;接触感染物品后、脱手套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正确处理锐器和感染性医疗器具等;对怀疑是手足口病 的,给病儿提供口罩或让他们用纸巾捂住口鼻,并与其他病儿间距1米以上,接触分泌物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特别声明:本官网登载关于疾病的内容目的是做好健康科普宣传,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具体问题请在线咨询或到相关科室诊断治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济南齐鲁花园医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文章内容所用图片有些是转自网络,非商业目的,仅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科普宣传,更好诠释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健康体检科全年通用体检套餐(成年人、中老年、女性、孕前、入职、征兵预检)(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