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确诊后为什么还要验血验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年上升,而且呈低龄化趋势。很多人确诊高血压后,医生会让其化验血、尿,甚至做超声、心电图等检查。有病人对此不理解:“得了高血压吃降压药不就行了,干嘛还做这么多化验、检查?”,也有的患者多次查血的结果都很好,由此认为血液检查对高血压病来讲根本不必要。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讲讲这其中的道理。

高血压患者确诊后为什么还要验血验尿

高血压最大的危险是可以引起多器官的损害,中风、心肌梗死、眼底出血失明以及肾功能不全等,都是常见的并发症。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已位居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是把升高的血压降下来,还要合理控制并存的临床情况,治疗已经明确的可逆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糖、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等。预防和逆转靶器官不良重塑,最大限度的降低疾病死亡率。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的检查,对科学合理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化验尿

主要是看尿里面是否有蛋白。长期控制不佳的高血压很容易引起肾脏损害,如果有蛋白尿,往往提示肾脏已出了问题,这时需要更积极、强化的治疗,在降压药物选择方面也要更讲究。也就是说,尿液中有或没有蛋白,治疗方法不尽相同。

肾脏是由许多微小血管组成的一个脏器,高血压若长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会导致肾里面的细小动脉硬化。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的原因。而这种损害若不及时得到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进一步加剧,发展到最后就会引起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直至发展成尿毒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定期验尿,每年最好进行一次全面的肾脏检查。

化验血

血糖测定

高血压患者所服用的某些降压药,如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极易影响血糖代谢,以至出现高血糖。通过对空腹血糖值和饭后2小时血糖值的检测,能够有效测定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有糖尿病或糖耐量减低。

血脂测定

高血压与高血脂经常是相伴出现,血液中胆固醇水平越高,患者的心脑血管就越危险,越容易发生心梗、脑梗,降压治疗更要积极,且可能要应用他汀等降脂药。因而血脂检测能够有效测定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脂血症,以便积极防治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血肌酐测定

此项检测对于测定高血压患者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有重要作用。当检查结果显示:血肌酐大于133微摩尔/升时,提示患者处于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肌酐介于133-221微摩尔/升时,提示患者处于氮质血症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肌酐介于221-442微摩尔/升,提示患者有肾衰竭,即早期尿毒症;血肌酐大于442微摩尔/升,则提示患者已处于肾衰竭终末期,即晚期尿毒症。

血电解质检查

血电解质检查内容包括对血液中的钾、钠、氯、钙等成分的检测,其意义在于测定患者是否出现有高血钾、高钙血症等病症。血钾偏高提示不能用普利类和沙坦类降压药,偏低则不能用利尿剂。低血钾还提示存在继发性高血压。

血尿酸检查

血尿酸检测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则可能提示为肾动脉硬化等情况的发生。尤其是妊娠高血压患者,更要注意对血尿酸的检测。

发现高血压之后,医生会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测(验血):监测血糖,血脂水平,评估肾脏功能。

(2)尿液检测(验尿):评估肾脏功能。

(3)心电图检查(ECG):监测心脏功能,评估心脏病发病风险。

医生还会询问以下情况:

(1)健康状况,相关病史

(2)吸烟史(是否吸烟)

(3)饮酒史(每日饮酒量)

(4)家族史(家族成员是否患有高血压或心脏病)

以上检查和问题帮助医生评估您是否有高血压的其它危险因素(高血压危险因素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但不直接引发高血压),比如高血脂,医生会参考检查结果决定是否采取治疗措施。

专家提醒:对首次就诊的高血压患者,血常规是必须检查的项目,因为红细胞增多可导致血压升高: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伴有血压升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部分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系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血液学主要特征为红细胞绝对数增加,血黏度升高,常伴有白细胞和全血容量绝对增多。有半数以上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合并高血压,一般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如果不能排除这些因素。降压治疗就不可能达标。

温馨提示:确诊高血压后要听从医生安排,进行一些必要的化验检查,这有助于全面评估病情,制订最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选用合适的降压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