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健康是重要的生产力,是强国之基(2)
- 2008-07-07 13:39
- 北京日报
- 王彦峰
解决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公民健康的两个思路
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呢?主要是从“防”和“治”两个方面做工作。
首先是防,就是按照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全民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教育就是向大众传播预防疾病保健知识和健康保健技能,增强防病保健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生命质量。健康促进就是政府出台和改进有关健康的政策,改善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提高综合的保健服务水平,动员全社会参与促进健康的行动,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这是一项花钱少,受益面广的利民工程。据统计,依靠先进医疗设备和先进药物只能使l7%的人得救,做好预防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可以使70%的人得救。预防的费用只是治疗费用的l/9,抢救费用的l%,在经济上是最节省的一种办法。因此,我们的祖先一贯重视“治未病”。预防是中华民族医疗卫生工作的光荣传统,世界卫生组织也把它定为达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首选策略。
2007年初,为了保证、配合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安全举行,在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卫生局在全市发起“健康奥运,健康北京”全民健康活动,对全市1000多万人口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一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许多居民开始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健康生活方式,全市从上到下基本上转到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轨道上来。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做好了,一是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减轻国家和家庭的经济负担,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比如全国有Ⅱ型糖尿病患者4000万,每年每人的医疗费约9000元,有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每年每人的医疗费约20000元,仅这两种病的医疗费就有7600亿元。除此之外,我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心脑血管病,癌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都需要大量的医疗费用。如果我们的预防工作做好了,绝大多数疾病是可防可控的。二是每增加一个健康的人就增加一份生产力。我国患有各种非传染性慢性疾病的人约有数亿人。2005年人均产值是1600美元,增加1亿健康的人,每年就创造1600亿美元的产值,这是多么大的一笔社会财富。三是可以除陋习、树新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我国有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许多预防疾病的经验,养成了许多好的生活习惯。但由于时代和科学发展的局限性,对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不能做科学的解释,至今在一些人身上还残留着迷信、不科学、不卫生的陋习,危害着人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可以使人们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树立科学文明的新风尚,使我们以高度文明的民族立于世界之林。
其次是治,就是使患病的人能及时得到良好的治疗,使人民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这是一项浩大的社会工程,要靠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来完成。同时,社会参与也是不可缺少的。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作为一个社会公益性组织,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启动了医药卫生扶贫工程。目前,我们正在河北、河南、江苏、陕西、广东、贵州、内蒙古等省区的农村、牧区的90多个县进行医药卫生扶贫。总投资8000多万元,直接受益人口将达3000多万。通过这些试点,一是在全社会倡导一种“以人为本、扶贫济困”的精神,唤起企业家致富以后要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唤起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之情。这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精神将会转变成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物质力量。二是探索一种适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负担能力的社会医疗保健模式。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北京和成都市农村为例,首先按照国家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建立了县(区)、乡(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并配备了与各级医疗职能相适应的医疗场所、设备和医务人员。其次,要建立起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卫生、急病抢救、监督检查机制和有关网络。最后,把医疗服务和药价降到与人民负担能力相称的水平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和制定法规政策调节才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