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颈椎病所致类冠心病心电图分析
- 2020-10-10 14:54
- 济南齐鲁花园医院
- 功能科
类冠心病主要指其症状与冠心病相类似,但它不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而是由于颈椎的正常位置发生了移位刺激颈交感神经节所致,故称类冠心病。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8例,男31例,女47例,年龄分布在25—45岁,颈部外伤3例,颈椎间盘脱出6例,颈部软组织及骨关节慢性积累劳损41例,风寒湿邪侵入致颈椎内外应力平衡失调、失稳28例,颈项韧带扪及条索状物,有滑动感69例,颈部活动度较正常差,颈前屈受限在10。左右78例,心绞痛位胸骨上段或中段的后面51例,颈部疼痛不适伴胸阎、心慌、头晕、脑胀、多汗易激动78例,x线片,78例均有不同程度颈椎生理弯曲,变曲,特别中上段变直,上中颈段有1—4不等的双突征,齿状突不居中,环齿间隙左右不对称,环枢间沟宽窄不等。
2、结果
78例颈椎病在急性发作时和治疗后均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52例,窦性心动过缓26例,室性房性早搏伴二、三联58例,Q—R间期缩短或延长46例,Q~T间期缩短或延长21例ST段下移O.06—0.16mv68例,T波呈轻度或倒置或较正常略低36例。78例颈椎病所致心电图异常改变经推拿治疗颈部后,复查心电图,均恢到正常范围。
3、讨论
类冠心病病因病机:正常人的冠状循环有很大的储备力,在进行剧烈活动或体力劳动时均适应。而当冠状动脉发生管腔狭窄、如动脉发生痉挛时,血流量减少,心肌就发生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心绞痛。冠心病常在吸烟过度或神经反射时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如劳累情绪激动。寒冷等诱因的情况下出现。
而类冠心病的患者,多由于低头工作过久或高枕睡眠时或突然扭头或甩头时,或有颈部外伤,积劳损伤,感受风寒湿邪侵入颈部时发生心绞痛。此乃是颈椎横突(特别是颈2、3或4)压迫或牵拉其前面的颈交感神经节,使其发出的心神经(特别是心上神经)兴奋性增高,冠状血管急剧痉挛收缩所致。
因此心电图出现ST下移改变和心律失常。类冠心病的临症状与冠心病的症状相类似,主要表现是心绞痛,其特点是阵发性的胸闷和胸前区疼痛或压榨感。典型的发作突然发生疼痛,这是有于突然扭头或甩头后发生。疼痛部位多在胸骨上段或中段的后面,亦可能波及心前区的大部分,常放射至肩背部及上肢,以左侧多见,疼痛的性质多为压榨感或窒息感;常伴有胸闷、气紧、心慌、颈部疼痛不适或酸胀,可伴有头晕、脑胀、失眠、多汗、易激动等。
类冠心病在发作心绞痛时口服或含化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如推拿颈部横突2、3、4后明显好转。如果偏移的颈椎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则牵拉或压迫就会越来越严重。局部水肿及无菌性炎症也会增加,因而临床症越来越重。初期药物尚能有效控制,随后则难以收效。此乃是颈部交感神经节受到偏移颈椎刺激(压迫及牵拉)所致而非心脏本身的原因。
类冠心病心电图分析:类冠心病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以颈椎病使颈椎发生偏移,其横突压迫或牵拉颈上交感神经节,使之从节内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兴奋性增高、使心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使心脏缺血或心律失常。心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可诱导冠脉血管急剧收缩,和血小板聚集,而增加缺血面积和损害心肌功能,心肌细胞膜上的a、β受体密度增加、室颤阈值下降,诱发心律失常或触发心肌缺血。
如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可致极度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同时心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对心室肌产生的负性变力作用,加重心肌缺血,使缺血坏死面积扩展,出现泵衰竭。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共同协调地调节和保持着心肌生理的稳定,两者对心脏的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是相拮抗的,任何一方的不协调均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类冠心病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电图改变有相类似,注意观察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是有区别。
类冠心病心电图异常改变且以单联出现多见。发作多呈阵发性。
类冠心病在中青年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中多见,易被误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应引起注意,给予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
本文由 功能科 供稿
鐗瑰埆澹版槑锛氭湰瀹樼綉鐧昏浇鍏充簬鐤剧梾鐨勫唴瀹圭洰鐨勬槸鍋氬ソ鍋ュ悍绉戞櫘瀹d紶锛屼粎渚涘弬鑰冿紝涓嶄綔涓鸿瘖鏂強鍖荤枟渚濇嵁锛屽鏈夊叿浣撻棶棰樿鍦ㄧ嚎鍜ㄨ鎴栧埌鐩稿叧绉戝璇婃柇娌荤枟锛屽鏈変镜鏉冭鑱旂郴鍒犻櫎銆�
鐗堟潈鐢虫槑锛氭祹鍗楅綈椴佽姳鍥尰闄负闈炶惀鍒╂€у尰鐤楁満鏋勶紝鏂囩珷鍐呭鎵€鐢ㄥ浘鐗囨湁浜涙槸杞嚜缃戠粶锛岄潪鍟嗕笟鐩殑锛屼粎涓轰簡鏇村ソ鍦板仛濂藉仴搴风鏅浼狅紝鏇村ソ璇犻噴鍐呭锛屽仛鍒伴€氫織鏄撴噦锛屽鏈変镜鏉冭鑱旂郴鍒犻櫎銆�
鍋ュ悍浣撴绉戝叏骞撮€氱敤浣撴濂楅锛堟垚骞翠汉銆佷腑鑰佸勾銆佸コ鎬с€佸瓡鍓嶃€佸叆鑱屻€佸緛鍏甸妫€锛夛紙鐐瑰嚮浜嗚В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