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用米汤送可以暖胃,减少副反应
- 2008-08-12 14:03
- 本站原创
- 佚名
一入三伏天,服用消暑祛火的清热药便成了家常便饭。但临床常用的清热中药,如黄连、黄芩、黄柏、苦参、石膏、中成药板蓝根等,性味苦寒,服用不当很可能伤害脾胃。此时,若用米汤送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米汤汤味香甜,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维生素B、C等多种营养成分,性味甘平,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用米熬粥时,表面浮起一层细腻的黏稠物——“米油”,营养更为丰富,还能健脾胃。
因此,想要喜温的胃不拒绝寒性药物,最好用米汤作为药引送服,不仅能护胃,还能提高药效。米汤最好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并要达到黏稠的程度才有效,米少或者太稀,都不行。
除清热药外,作用峻猛的泻下药,如大黄、芒硝等会直接刺激胃黏膜,服矿物药易导致胃部不适,甚至引起腹痛,泻下,为避免不良反应,都应该用米汤送服。
体质偏虚寒,如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者,以及脾胃虚弱的老人,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小孩,更应以米汤送服寒性中药,以尽可能地避免消化不良等症状。
另外,外感发热服解表药如麻黄汤、桂枝汤、感冒冲剂等药物时,喝热米汤,可以帮助发汗、保护胃气,对身体的康复很有好处。
特别声明:本官网登载关于疾病的内容目的是做好健康科普宣传,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具体问题请在线咨询或到相关科室诊断治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济南齐鲁花园医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文章内容所用图片有些是转自网络,非商业目的,仅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科普宣传,更好诠释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健康体检科全年通用体检套餐(成年人、中老年、女性、孕前、入职、征兵预检)(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