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白发变黑原来是肾气足心态好生活习惯规律

泰安肥城市仪阳镇石西村一位112岁的万姓老人头发正慢慢变黑,原来的满头白发已经变成黑白掺半的了,被当地人认为是神奇的“返老还童”。老人名叫万继英,是泰安市最长寿老人,医生对此讲,头发变黑说明老人肾气充足身体好,但并非是返老还童。

百岁后头发黑得越来越多

记者见到万继英时,老人正坐在自家大门口晒太阳,她的儿子年已8旬的穆兆荣则坐在大门旁边的石头上。见到记者,万继英热情地站起身来迎接,握住记者的手说:“同志,渴了吧?快进来喝点水!”

万继英用帽子将一头短发压住,很是精神。其头发前部黑白混杂,后部则像刚长出的青丝,粗直且黑亮,拨开老人的头发,可看见根部仍显“青丝本色”。

穆兆荣拿着万继英100岁时拍摄的照片给记者看,照片中的万继英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坐在自家的院子前。记者注意到,12年过去了,万继英的头发显得比12年前黑了很多。

仪阳镇石西村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万继英的身体非常好,去年在泰安市中医院进行过全身检查,结果显示老人身体一点毛病也没有,非常健康。

对老人重又长出“黑发”,村里很多人感到神奇,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返老还童。

从小过穷日子但很少生气

记者走进万继英住的房子时看到,虽然这是一栋简陋的土坯老房子,但房屋收拾得干干净净。万继英回忆说,她7岁时,从济宁兖州逃荒到了这里。“虽然有个哥哥,但年龄也很小,还不能好好照顾我。而且那个年代缺衣少吃,我们的日子过得艰难。”万继英说,“幸亏和我家只有一墙之隔的两位邻居,是他们接济了我们。”

“我母亲脾气特别好,有人欺负她,她也不生气,为人处世热情开朗,十里八村都特别有名!”穆兆荣告诉记者。“冬天气温低怕得感冒,出来不多,今天天气好,带母亲出来晒晒太阳,舒展舒展筋骨。”

万继英说自己视力不太好了,“我也看不见后头的头发到底是黑还是白,但我100岁时的头发是全白了的,现在慢慢又变黑了。昨天我儿子说我后头的头发黑得更多了。”对此,老人喜之不禁。

万继英的老伴儿比她大22岁,结婚时万继英才15岁。“都说老夫少妻到不了白头,可我们从没打过架。结婚后就跟着老伴儿,去济南泺口给地主当长工去了,日子不好过,要了七八年饭。后来有病了,才回来。一直到老伴去世,虽然日子过得不容易,但我们的感情一直蛮好的。”万继英回忆说。

喜欢素食每天喝一两白酒

万继英的饮食起居都是大儿子穆兆荣照顾的。说起老人的长寿秘诀,家里人说,老寿星从来不挑食,比较偏爱素菜,爱吃蒜苗、香椿,还有马齿苋等野菜,大鱼大肉吃得很少,老了后少食多餐。“其他兄妹几个都在外地,不方便回来,平时谁有时间了,就回来看看。”穆兆荣说。

穆兆荣说,从他记事儿起,母亲就每天一两白酒,一天两顿,从不间断。冬季青菜少,穆兆荣就打个鸡蛋加点奶粉,冲开给万继英补充营养。

对于老人重新长出“黑发”的现象,泰山医院副主任医师薛晓彤说,人的头发可以直接反映出肾气是否充足,有些人年不足半百就生出白发,很可能是肾气不足导致的,这跟人的生活作息以及养生有直接的关系。薛晓彤说,古代养生家认为,人理论上可以活到120岁的,由于是人们不懂得调养才会出现“半百而衰”的情况。百岁老人如果勤于劳作,加上好的饮食习惯和孩子的孝顺,百岁老人重又达到肾气充足的状态,因此头发重又变黑是肾气足身体好的一种表现,并非返老还童。

相关报道:百岁老人“返老还童”白头发变黑了

一件让大家感慨百岁老人曲向花“返老还童”的奇迹是,从去年开始她又长出黑头发了。老人家的儿媳妇薛桂英告诉记者:“原来我婆婆的头发和我老伴儿现在一样,全是白的,就从去年开始,后脑勺,尤其是后脖根,一根一根长出很多黑头发,现在她后面的头发已经是黑白相间,从远处看是一头灰发。

 

坐在床上的曲向花老人将气球抛向空中,她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快乐。

 

二儿媳妇(左)跟老太太在一起生活了46年,婆媳之间从没红过脸。

生活习惯

从来不挑食,比较偏爱鸡蛋、地瓜、猪尾巴、面食,基本规律是少食多餐。心情愉快,每个月,她的孩子们都要至少跟她团聚一次。家里都是孝子贤孙,二儿子和媳妇跟老太太在一起生活了46年,婆媳之间从没红过脸儿。
百岁老人,头发开始由白变黑,这样的奇迹您见过吗?百岁老人,手腕摔伤缝13针竟然没留下疤痕,这样的怪事儿您能想象吗?如果这两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老人身上,您一定会惊呼这是真的吗?是的,这当然是真的。这个充满传奇的百岁老人名叫曲向花,今年103周岁,就住在锦云南园。3年多前,她还创造了一个更为传奇的奇迹,连续四五天不吃不喝,神志不清,最后只能靠插胃管输入营养,医生已经通知家属准备寿衣了,结果半个月后老人家一觉醒来自己把胃管一拔,乐呵呵地说:“我好了!”那一年,她99周岁。

童真百岁老寿星最爱玩气球

坐在床上的曲向花老人,随手从床头拿过一只气球抛向空中,接住,再抛向空中,她的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快乐,眼睛追着气球,旁若无人地玩着,她微微张开的双唇看上去还是那么红润,让记者禁不住想象:这位可爱的百岁老人年轻时该有多漂亮啊!

昨天,记者来到这位传奇的百岁老人家,一进门就被她床边的一处处“小情调”所吸引。床头整整齐齐摆了差不多10个气球,上面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这是她最喜欢的玩具,有时还会拿着小气筒亲自给这些“小伙伴”们打气。床边的窗台上,摆着一排大大小小的小猫小狗,都是孙子、曾孙子们送给她的小玩偶,被她当成宝贝一样地摆弄着,今天这么摆,明天那么摆,变着花样地玩儿。她还亲手侍弄着几盆植物,其中一盆小辣椒竟然被她养了三年还活着,要知道辣椒可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也正因为如此,老人家把这盆现在还能结果实的小辣椒称为“神椒”。而她的枕边,“小情调”也不少,小梳子、小镜子、一小瓶一小瓶的香水,被整整齐齐地归拢着。如果要出门,她会跟孙女要啫喱水用,这种新潮的美发用品,她可是十年前就会用了。

惊奇:返老还童百岁老人生黑发

家里人说,曲向花老人平时就像个小孩子,爱玩儿童玩具,跟曾孙、曾孙女们特别能玩到一起,孩子们玩滑梯,她就在一旁帮着递垫子,乐呵呵地看着。

她的家里几乎每天都来客人,都是楼上楼下的邻居,她和大家一起说笑。姜淑兰今年已经74岁了,她和老人家做了50多年的邻居,现在就住在老人家的楼下。“这个老寿星可聪明了,她记得家里20多口人每一个人的生日,就连我的生日她都记得牢牢的。”住在老人家楼上的老邻居张世志也有同感:“夏天的时候,老人家每到楼下乘凉,周围都能围二三十个人跟她交流。我这个60岁的人,很多身体功能都不如她呢。”去年清明节,老人家不小心摔倒,左手腕被金属划出一道口子,鲜血汩汩而流,手筋都露出来了。紧急情况下,正是张世志抱着老人跑到街上,因为清明节塞车,救护车、出租车都开不进小区,最后求助警察,老人家坐着警车赶去了医院。“当时我们都为老人家捏了一把汗,100多岁的人手腕缝了13针,腰骨还摔裂了……”张世志说,谁成想老人家半个月手腕就养好了,两个月骨裂养好了,最令人惊奇的是,缝了13针,手腕竟然一点疤痕都没留下,像从未受过伤一样。
还有一件让大家感慨百岁老人曲向花“返老还童”的奇迹是,从去年开始她又长出黑头发了。老人家的儿媳妇薛桂英告诉记者:“原来我婆婆的头发和我老伴儿现在一样,全是白的,就从去年开始,后脑勺,尤其是后脖根,一根一根长出很多黑头发,现在她后面的头发已经是黑白相间,从远处看是一头灰发。

好学:百岁老太太看报纸自学认字

说起百岁老人曲向花的本事,除了能记住全家四代每个人的生日之外,她还能自学认字。老人家出生在山东莱州,尽管父亲是私塾先生,却没能让她读书认字。不过,从没上过学的曲向花老人自学能力非常强,尽管已是百岁之年,可她天天坚持看报纸。“其实她不识多少字,眼睛还有点儿花,但报纸她是每天必看。”老人的儿子徐振海告诉记者:“像《大连日报》报头上的大字,她一般都念出来,然后就开始一页一页地翻,认识的字就读出来,主要是看照片。日积月累认识的字竟然越来越多,有时候我都不知道她是怎么学会的。比如有一天她大声念出‘大连财经’,我就纳闷她怎么知道‘财经’这两个字的。”

记者了解到,曲向花老人是1955年带着孩子们来大连投奔丈夫,当时丈夫在大连麻纺厂做木匠,一个人养活全家六口,生活十分困难。不过老两口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70多年,老伴儿去世时享年96岁。而老人家唯一的哥哥也是长寿之人,享年98岁。好学的曲向花老人从哥哥那里学了一句话,叫做“吃饭先喝汤,胜过开处方”,这句话她可是受用终身。

温馨:家人每月都和老人团聚一次

曲向花老人一辈子身体好,即使百岁之年也很少感冒。99岁她在“南天门”徘徊之时,医生还有些惋惜地告诉家属:“老人家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说起老人的长寿秘诀,家里人说,老寿星从来不挑食,比较偏爱鸡蛋、地瓜、猪尾巴、面食,基本规律是少食多餐。不过,她也有例外,比如今年元宵节,竟一口气吃下12个汤圆,比自己的孙女吃得都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曲向花老人的长寿跟她的心情愉快关系很大。她育有三男一女,已有一人去世,每个月,她的孩子们都要至少跟她团聚一次。他们一家团聚的方式有些与众不同,每次都像一个小型演出。女婿吹笛子,三儿子拉二胡,二儿子、小女儿二重唱,老人家就在吹拉弹唱的孩子们身边拍手乐。当记者在他们家的聚会视频中看到如此其乐融融的场景,也不禁对这个和谐之家肃然起敬。

曲向花老人的老邻居姜淑兰告诉记者,50多年来她所感受到的老人家的长寿秘诀就是家里都是孝子贤孙。“他家二儿子和媳妇,跟老太太在一起生活了46年,婆媳之间从没红过脸。”已经74岁的姜淑兰老人说,为了照顾老人,这对70多岁的夫妻自退休后就从没出过远门,像其他老人那样乘坐夕阳红列车去欣赏风景,而是陪着百岁妈妈过着平淡而乐在其中的生活。

合肥百岁老人返老还童头发由白变黑身藏长寿高招

合肥市三里街街道铁路二村就住着这样一位百岁老人,90多岁时,头发从白的变黑了,然后又白了,现在头发又开始变黑。据了解,老人不做家务,但针线活比较好,90多岁时还自己做衣服。

邵张氏102岁:喜欢吃面食豆奶天天喝

老人名叫邵张氏,1910年出生,今年102岁高龄。“我在这里住了30多年了,我从来没见我外婆生过病,连感冒都没得过。”老人的外孙方文斌说,老人只是耳朵有些不灵光。

更奇怪的是,老人的头发白了又变成黑的。这种现象从90多岁的时候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好几次。方文斌称外婆是返老还童。记者在邵张氏家采访时,发现她的白发下面的确有不少头发已经变黑。

老人的家住在5楼,以前老人的腿脚一直很好,一天上下不低于4次。老人非常爱干净,下楼时都会换上出门穿的鞋子,回家后便换双鞋子。5年前的一场交通意外后,老人的身体就变差了,也很少下楼了。

老人不做家务,但针线活比较好,90多岁时还自己做衣服。

老人既抽烟又喝酒。年轻时两天要抽一包烟,直到3个月前还在抽烟。最近身体状况差了,家里人就不再给她烟抽。酒喝得不多,过年过节或家里来人了,总会喝上一二两。

在饮食方面,豆奶泡饼干,几十年了老人天天都要吃。豆奶两包,饼干是超市买的“康元”牌的,一顿要泡25块左右。

老人喜欢吃面食,喜欢吃素。主食主要是面条和水饺,蔬菜主要是绿豆芽、青菜、芹菜、萝卜等。

邵张氏老家在砀山的农村,与丈夫结婚后一直没生养,后抱养了朋友家的女儿,名叫邵美兰。老人便一直与养女生活在一起。“当时家里有7个孩子让她挑,她最终挑中了我。”邵美兰说。

邵美兰结婚后在合肥铁路上工作,1985年的时候将邵张氏从砀山接到合肥生活。

对待养母,邵美兰比对亲生母亲还好。“几十年来,我妈一顿饭都没做过,都是我烧好了送到她跟前,有时她不想吃了,我就想着办法喂给她吃,饭菜也是天天不重样。”邵美兰说。邵美兰今年也有71岁了,依然精心地照顾着母亲。

“不知怎么的,前几天母亲突然拉着我的手说,‘你怎么这么好呀?’”邵美兰有点意外,也有点感动。

提起母亲邵张氏,邵美兰说,母亲性格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操心、不烦神”。老人一辈子连家务活都不干,最多帮着摘摘菜。每天最喜欢的事就是出门散步捡捡破烂。

老人的性格非常好,一辈子没跟谁红过脸,跟谁都聊得来,还特别好客,有人到家来了,就非常高兴,都不让人走。

老人干什么事都不急。邵美兰还记得以前在农村,父亲在离家很近的地方干农活,中午母亲去送饭,有时一个多小时才能将饭送到,原来她一路上见人就聊,根本就不着急。

老人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不允许家人穿白色衣服,认为这不吉利。

蒋世美101岁

101岁,牙好胃口也好,思维清晰,这就是巢湖市烔炀镇花庄村老人蒋世美生活的真实写照。尽管今年已经101岁,可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更令人称奇的是,老人还能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麻利地穿针引线钉纽扣、缝衣服。

一生很勤快老了还劳动

10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蒋世美老人的家里时,老人正在帮着小儿子摘棉花。看见记者,老人脸上堆满了笑容,连忙起身招呼记者坐下,并拿出镜子急忙打扮起来。满头银发、面目慈祥的蒋世美老人,衣着朴素,拾掇得干净整洁,脸色红润,十分精神,看上去只像80岁。

老人生于1911年,有五男两女,最小的小儿子今年也已经50岁了。目前老人与小儿子住在一起。老人的二儿媳高道琴今年59岁,她笑着告诉记者,老人思维清晰,口齿清楚,视力也好,而且日常生活也能自理,即使走路也不需要旁人搀扶。

据高道琴介绍,老人生活起居很有规律。在饮食方面荤素都能来,尤其喜欢吃瘦肉。不过老人不能吃鱼,因为从小就对鱼过敏。水果方面喜欢吃柑橘、香蕉、葡萄等比较甜或比较软的水果。在睡眠方面,一直都是早睡早起。除了生活有规律,老人一向讲究卫生、爱整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如今,老人每天坚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

最令人称奇的是,年过百岁的她不戴眼镜也能穿针引线。据高道琴介绍,婆婆平时针线活也很好,自己的衣服哪里破了,都会自己找针线缝起来。老人至今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她身上的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

老人一生磨难多多,但从不气馁,还乐善好施。据老人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家庭富足的她,曾与丈夫一道给新四军捐过20万元的银元。上世纪60年代初,50岁的她曾是生产队的生产能手,受过表彰。老人的小儿子花玉明说,老人每天闲暇之余,还会帮着他做些家务,有时候还到田间干农活,就这样常年不知倦怠地忙个不停。老人平时无欲求,心态平和,生活平淡、恬静。

采访时,老人始终说着感谢党和政府的话。记者了解到,时光对于蒋世美老人而言,晚年生活是幸福的,不仅有子女的赡养,还有每年政府给的数千元长寿保健费。采访结束时,老人与记者挥手告别,阳光下她的笑容纯净而慈祥。

早就听说南园新村有个百岁老人,年轻时是个大家闺秀,能写一手好字,如今已过百岁仍能读书看报。当见到这位名叫吴慧珍的老人时,记者仍然感到吃惊,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举止优雅,皮肤细腻,脸上几乎没有老年斑的老人已然104岁的高龄。

吴慧珍104岁:餐餐要有肉就不吃蔬菜

吴慧珍,1909年3月21日出生在旧上海的一个资本家家庭,5岁时父亲就送她进私塾上学,后升入上海一女子中学继续求学,但父亲因病去世时,家中景况一落千丈,她也因此失学,与志同道合的丈夫结婚了。

1956年,吴慧珍夫妇携手来到合肥,并将手上的10万法郎投入长江饭店的建设,1970年吴慧珍在长江饭店退休。1983年丈夫去世了,留下无儿无女的吴慧珍独自生活在合肥。

尽管已104岁高龄,吴慧珍老人依然有看报的习惯。老人说,她看《合肥晚报》已有几十年了,以前还投过稿。

老人的视力很好,但听力已大不如从前。除了看报外,她也喜欢看电视,由于听力不好,看电视主要是看字幕。

老人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记日记。在客厅桌子的抽屉里便有一本日记本。翻开日记本,字迹娟秀。记者夸老人的字写得好时,老人摆摆手说道:“马马虎虎。”老人还在日记中对合肥的一些政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生活习惯上,老人特爱睡觉,正常每天早上要睡到9点。

在饮食上,老人从来不吃蔬菜,可以说是无肉不餐。早上要吃肉包子或馄饨。喜欢吃的东西包括:红烧肉、猪蹄髈、肉粽子和黄鳝炖排骨。猪蹄炖烂后红烧,然后用汤下馄饨是老人的最爱。

吴慧珍一生无儿无女,正是保姆何家群一直照顾着她。对老人,何家群比对自己的母亲还要好。14年来,何家群只回过两次家。如今,何家群自己也68岁了,照顾老人渐渐地有点力不从心,家里的孩子们也天天打电话催她回家。但,她总是不舍,毕竟一起住了快15年了,她们彼此谁也离不开谁了。

云南一百岁老人返老还童 头发近半变黑

“我的精神好着呢,不生病,还可看报纸。”富源县古敢乡补掌村委会大寨村的老人张正德高兴地说。今年,在古敢乡两位老人身上发生了“怪事”:89岁的蒋文明竟新长了3颗牙,虚岁为102岁的张正德白发变黑。

张正德是地道的水族人,说话时声音洪亮。他自称视力仍然很好,可以看清楚报纸上的字。拿开戴在头顶上的帽子,头顶部分的白发已经变黑。老人的一个儿媳已有70来岁,一家四世同堂。“老人只是听力差一点。一日三餐很有规律,消化也好。他还喜欢吃零食,但不喝酒,烟抽得很少。”

 

“他的心态很好,70多岁的一个儿子虽已去世,但他并没有过分悲伤。”家人说。如今,老人原来的一头白发已有近半变黑。对此,老人乐呵呵地说:“返老还童了。”

下扯鲊村的蒋文明还能做家务。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已经老化的牙床竟然能重新长出3颗新牙。蒋文明现在一天要吃两个鸡蛋,还爱吃白糖。“我视力很好,看得清楚东西,可以穿针线。活到现在,药费钱还没有花到200元。”老人很满意自己的身体。

当地政府统计,古敢乡现在有农村人口14217人,60岁以上老人有1323人。其中,80-89岁的老人148人,90-99岁的老人21人,男7人、女14人。“全乡到处有长寿村,农村长寿人的比例如此之高,恐怕是全省少见。”乡党委书记郭芳认为,这其中与古敢整个乡的自然环境有一定关系。全乡境内地形地貌奇特,气候适宜,无任何工业污染,属省级生态乡。目前,许多村子植被完好,鸟语花香,风光秀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