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晚上不睡觉怎么办 婴儿睡多长时间算正常
- 2020-10-07 16:37
- 济南齐鲁花园医院
- 儿科
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父母对孩子睡眠问题关注度占所有问题的70%。很多家长表示:“宝宝睡觉老是翻身,还踢被子”“夜醒太频繁了,一晚要醒五六次”“睡觉不多,白天怎么还这么活跃”……那么,宝宝睡多长时间算正常,频繁醒会不会影响睡眠?其实,不同月龄的宝宝,睡眠各有规律,不能一概而论。
0-3个月:新生儿大脑皮层兴奋性较低,外界环境刺激易使宝宝产生疲劳,大脑兴奋性进一步下降,所以刚出生的宝宝几乎24小时都在睡觉。但由于不同宝宝的个体差异,睡眠时间也有不同,范围从11-19小时不等。另外,新生儿睡眠节律尚未建立,一般晚间会睡6-9小时,白天睡眠5-8小时,白天和晚上睡眠时间基本接近。
3-6个月:随着月龄增长,小婴儿与外界环境互相适应,清醒时间逐渐增加。平均睡眠时间为12-15小时(夜间9-10小时,白天3-4小时),但不同宝宝睡的时间仍有很大差异,只要在10-18小时之间就算正常。
6-12个月:6个月大的宝宝,睡眠最大的变化是次数减少,可从之前的一天要睡4-5次减少到1-2次,每次时间20分钟-2小时不等。
除了睡眠时间不同,宝宝常出现夜醒、翻滚等睡眠问题,也有科学解释。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分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EM)两种模式,两者交替有规律的循环。快速眼动睡眠期,脑电波为低幅快波,机体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宝宝会出现呼吸、心跳增快、血压升高、全身肌肉松弛,还会表现为微笑、皱眉等动作,也会做梦。家长经常担心宝宝睡眠时踢腿、翻身,更有甚者出现爬起来等动作不是没睡好,而是正常睡眠周期的表现,因此不必担心。
此外,在正常宝宝的睡眠周期中,由于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交替进行,整晚有4-6个周期,每个周期间都有短暂觉醒时间。因此,宝宝夜醒属于正常现象。只是许多宝宝睡眠中,可以自我安抚再次入睡,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接觉”;有的宝宝不能“自我接觉”,需要借助父母的帮助,比如喝奶、摇哄等。
因此,建议家长帮助1岁内的宝宝培养起自我安抚能力和良好的入睡习惯,如用玩偶、夜灯、讲故事等建立环境与睡眠的联系,不要让宝宝养成含着乳头入睡或频繁夜奶的习惯。
婴儿睡眠的8种困扰
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新生婴儿是做不到一觉睡到天亮的,宝宝还是需要在夜间吃奶。家长只能多引导培养宝宝的昼夜意识。此外,如果宝宝有时白天连睡3、4小时不醒或者早上起太晚,也容易发生昼夜颠倒,出现晚上入睡困难的问题。
支招:
首先,应该让宝宝将日夜区别清楚
具体方法是,白天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睡,带宝宝出门走走。如果在房里睡的话,不必刻意弄暗室内光线,或降低音量。当宝宝醒来时,逗一逗宝宝,让宝宝兴奋起来,到了夜晚,宝宝累了自然就睡了。
其次,可以尝试限制宝宝白天的睡觉时间,一次不要超过3~4小时
如果不容易弄醒宝宝,可以帮宝宝脱掉衣服,抚弄宝宝的脸,或是搔宝宝的脚心。等宝宝稍微清醒时,可用说话或把玩具拿到他的视野范围内的方法,进一步刺激宝宝的反应。
最后,下午五六点钟后,不要让宝宝睡觉
当宝宝午觉醒来时,一定逗引他多玩一会儿。白天的时候,房间里的光线要尽量明亮一些。保持房间里面一直有声音,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音乐。给宝宝固定的睡眠暗示,每次睡眠前都做相同的事情,做完就让宝宝睡在床上。
例如先给宝宝洗一个热水澡,然后给他喂奶、换尿布。每天坚持这么做,以后每次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暗示传递给宝宝:我该睡觉啦。
在设法改变宝宝日夜颠倒的毛病时,千万不要抱有让宝宝白天不睡,夜里能安安静静睡个好觉的想法,因为这样会适得其反。
很困,却不肯睡觉
过于疲倦的婴儿之所以表现得兴奋、易怒、急躁、难以入睡,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在对抗疲劳。缺乏睡眠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高度清醒,醒太久,太疲劳就容易引发睡前哭闹。
支招:
扫除睡眠烦恼关键点:没有一个孩子会主动要求上床睡觉
孩子不愿睡觉总有N多理由,如果他睡得晚,但早晨仍然能够在固定的时间里醒来,你就没有必要非得按照育儿书上来要求他了。你只需注意,不要让精力过剩的他干扰别人。
1、把睡眠时间一点点地提前。当孩子找各种借口推迟上床时间时,你可以先做一些合理的让步,但是到时间就要关灯说到做到。晚睡习惯不可能一下子调整过来。逐渐地,你就可以找到孩子最佳的睡眠时间了。
2.珍惜睡前故事时光。比如一起聊天、读书,让你给他按摩后背,或者安安静静地和你在一起。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睡前例行活动。不要觉得这是一种负担。
3.不要用白天的小睡填补夜间睡眠的不足。你需要坚持,好让他的生物钟调整到最佳的睡眠状态。
抱着就睡,放下就醒
3个月内的婴儿较缺乏安全感,且刚入睡的20分钟左右处于浅睡眠,所以如果宝宝在家长怀中入睡后,在此阶段挪动到床上就比较容易醒。3个月后,入睡会先进入深睡眠,放不下的现象就会好转。
支招:
扫除睡眠烦恼关键点:深睡眠时再轻轻放下
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对小婴儿来说,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断交替的。深睡眠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活动,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皱眉、微笑等等。
贴心提示:抱着睡确实可以让宝宝获得一种安全感,但也容易让宝宝形成依赖。等到宝宝大一点,我们想改变有时会很困难。建议你从现在开始,慢慢让宝宝在婴儿床上睡觉,逐步培养独立入睡的能力。
夜惊夜啼、摇头抓耳
在排除了宝宝不是因为饥饿、衣服过紧、大小便等等原因外,宝宝在睡着后突然大声啼哭。这在医学上称为婴儿夜间惊恐症。同样,维生素AD的缺乏也会导致宝宝出现此种症状,因此建议出生满15天后的宝宝补充维生素AD来帮助促进对钙的吸收。
支招:
婴儿睡觉时听到较大响声而抖动是正常反应;相反,若是毫无反应,而且平日爱睡觉,则当心可能是耳聋。婴儿睡眠时哭闹,时常摇头、抓耳,有时还发烧,可能是患了外耳道炎、湿疹或是中耳炎。应该及时检查婴儿的耳道有无红肿现象,皮肤是否有红点出现,如果有的话,及时将婴儿送医院诊治。
入睡后抽动
婴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善,睡眠时控制肌肉运动的大脑仍然有部分活跃,产生间歇性的抽动。此外,宝宝四肢抖动可能是白天过度疲劳,受到不良刺激,如惊恐、劳累等原因所引起的,家长不必担心。
支招:
最初的3-6个月可采用襁褓、搂压等方式缓解抽动对睡眠的影响,一般这个现象会随着成长自愈。
此外,宝宝出生满15天后,家长一定要按时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以免宝宝因缺乏维生素AD而导致血钙水平低的情况,这样也容易引起宝宝抽动。
睡眠恢复不到从前
以前睡得好,但生了场病就夜醒无数,即便病好了,睡眠也不如从前好了,或是妈妈上班或孩子回了趟老家之后,好睡眠就一去不复返了。还有的宝宝夜醒每天在同一时间出现,呈现类似1点、3点、5点这种“对表醒”。
这个现象就和习惯性夜醒有关,一般是由于在这个因为偶然的原因醒过,受到喂奶,抱哄等干预,又没有及时回调,变成会主动醒的习惯固化下来。比如说:本来晚上11点宝宝不会夜醒,但家长如果连续3、4天都在夜里11点主动喂奶,那么很有可能之后婴儿就会主动在这个点醒。这表明父母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和改变婴儿的睡眠。
支招:
这种固定的模式会延续相当长的时间,看清楚习惯性夜醒产生的根源,就知道这个习惯并没有需要继续维持的生理基础,勇敢的打破,维护好宝宝睡眠的完整性。
频繁地翻身、醒来
新生宝宝胃容量很小,刚出生可能吃,一次能吃几口,一顿吃完2小时就会饿,这是早期频繁夜醒的生理因素。随着婴儿的长大,饿不再是主导因素,尤其是远远小于饥饿周期的夜醒,更可能是睡眠环境不一致、习惯性夜醒导致的。
而且宝宝的睡眠分为深睡眠和浅睡眠两种状态。对小.婴儿来说,深睡眠和浅睡眠基本各占50%,而且是不断交替的。深睡眠时,宝宝处于完全休息状态,除了偶尔的惊跳和极轻微的嘴动外,没有其他活动,浅睡眠时,宝宝的手臂、腿和整个身体经常会有些活动,脸上还可能会做怪相、皱眉、微笑等等,这些都是浅睡眠时期的正常表现。
支招:
夜醒不单单是因为饿了!屎尿、湿疹、冷热、白天受刺激、换床、家里来人、妈妈上班、学翻身、长牙,乃至蚊子咬都可能夜醒,留几秒时间判断,不要一醒就喂奶,无原则夜奶是导致习惯性夜醒的主因。如果宝宝出现轻轻抽泣或运动,不要急着去拍他、抱他或者给他喂奶,先观察一段时间再去进行处理。如果是夜奶引起的夜醒频繁,要及时减少夜奶次数。
睡觉时打呼噜
宝宝偶尔打鼾可能是由感冒引起的,感冒痊愈后,打鼾的症状就会消失。但如果宝宝经常打鼾,那可能是由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或其他原因,影响了鼻咽部通气造成的。这时,在醒着的情况下,有些宝宝也会出现鼻堵、张口呼吸的现象。时间长了,对宝宝的脑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支招:
如果你的宝宝的确有睡眠打鼾、张口呼吸的情况,最好带他到医院的耳鼻喉科检查一下。
(本文上半部分作者为南京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医师 陈梦莹,下半部分为本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