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 2008-09-15 09:02
- 本站原创
- 佚名
因为种种和丈夫的情感冲突一时很难解决,问题长期不解决,会不利孩子的身心成长,可以把自己孩子的问题向亲朋好友谈谈,广泛征求意见,不过,“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要注意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特点,做出教育上的适度调整,切不可单纯模仿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
这是一位母亲写来的信:“孩子出世以后,孩子的父亲就很少承担教育的责任。他总说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又说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请问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什么影响。”
为人之母,对于任何一个女性来说,本身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兼之丈夫工作忙,你除了工作之外,孩子的“养”和“教”的任务又都落在了你一个人身上,为母、为师、为妻、为女,身兼数职的你,只怕是恨不能像孙悟空一样,一身化数身才好,个中辛苦,自是不言而喻。由你所提的问题来看,你不仅是一位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关注着孩子生理上的成长;还对现代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反思,以同样的热情关注着孩子的心理成长。
母亲教育孩子在我国是很普遍的现象,这有着生理的、社会的和历史的原因。首先,从母亲十月怀胎、生产,到对孩子的哺乳,孩子就已经注定无法与母亲分开。同时,历尽艰苦的母亲也很难割舍这身上“掉下来的肉”,这样,从孩子一出生,养育的课题就顺理成章地落在母亲的身上,这种惯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再加上女性所具有的天生的母性特点――慈爱、体贴、善解人意、敏感细致、重视家庭,和为孩子所承担的那份责任感等,都是母亲成为孩子的主要养育者的原因。其次,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女性在产后会休产假,主要精力也就都集中在照管孩子身上。再者,人类的历史是由“男耕女织”逐步发展过来的,这种格局本身就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模式,更进一步形成了母亲承担主要教育责任的格局。
那么,父亲对孩子教育的课题主要是什么呢?
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教育、怎样教育,都要根据孩子发展的不同时期来确定不同的教育方式。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其实父母双方都有责任,但从少年期开始,同性父母就越显示出更大的作用,也可以说,母亲是女儿教育的主角,男孩教育的主角则是父亲,而对方则应做好配角。像您的女儿已经经过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进入了少年期(6~11岁),您已经进入了不仅是“养”,而且是“教”的主角生涯。
要想解答您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少年是什么样的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少年是一些刚从幼儿园离开进入小学学习的大孩子,他们从无忧无虑的玩乐生活逐渐转入严肃的学习、劳动,是初步的工作的开始。他们既能完成老师和父母布置的作业,又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这是通过勤勉来获得自信心的重要时期,但也是最容易在受挫时产生自卑的年龄。所以,他们稚气已脱,像暴风雨前的宁静,蓄积着磅礴的力量,准备迎接青春风暴的来临,所以,从表面上看,他们会呈现出相对平稳的状态。此时期的在性别教育方面的主要特点是――对同性父母的模仿学习和对异性的排斥。
在家庭中,少年时期的孩子,都开始与异性父母疏远,与同性的父母接近。他们开始努力模仿同性父母的行为,男孩会喜欢跟父亲一起做一些具有男性特征的活动,如打球、游泳、爬山,喜欢使用锤子、改锥等工具研究如何修理家中的小电器等物品;女孩则开始喜欢跟母亲做些女性特征的活动,如买菜、购物、打扮,喜欢使用针线做些小手工等。所以,此期的孩子更多的是要完成自我的性别认同的工作,特别需要同性父母的榜样作用。
在学校里,像在家中一样,一心一意地和同性的朋友进行交往、共同谈论着他们喜欢的话题。到10~11岁时,对异性伙伴好像不仅不感兴趣,还会有些排斥的表现。例如:男孩会故意捣乱,把毛毛虫放进女生的脖子里,以女生的尖叫、逃跑和恐惧为乐。其实,这也可以视为孩子以不成熟的方式接近异性的方法,到了青春期后,就会意识到这种方法行不通,而转用表现自己对异性的喜爱、保护、关心的方法了。
教育中要注意的事项:
1、注意孩子的发展要与性别匹配
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还不懂得“男女授受不亲”,还去跟异性的孩子一起玩幼儿园时期所玩的游戏,例如,男孩跟女孩学穿裙子,扮模特,女孩像男孩一样上树、爬墙、掏鸟窝,倒要引起父母的关注,要以身作则做榜样,由同性的父母来教导孩子做些与他(她)的性别相符的事,父亲要带着男孩一起做些“男子汉”的事,打球、下棋、修理等;母亲要陪同女孩做些“小姑娘”喜欢的针线、手工、收拾屋子等。异性的父母反倒要主动稍与孩子疏远,与孩子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协助孩子性别的认同与成长。不过,有距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要做到进退得体,适时适度地给予孩子间接的指导,提供孩子失败后的安全港湾,使孩子在家庭里获得安慰和力量,投入新的实践中去。
2、给予适合少年年龄的性教育
要由同性的父母来针对少年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性教育,在少年早期(6~9岁),可借助植物的花粉传播、动物的交配来平淡、含糊地说明两性的过程;少年后期(10~11岁)更要由同性的父母向同性的少年传授有关月经和梦遗的现象,或配合学校及视听教育手段来进行,避免惊慌失措的少年在同学面前出丑或陷入无知的恐惧中。
由上可见,您在女儿的教育中确实还要承担主要教育者的责任,但是您的丈夫也应给您鼓励和支持。如果您感到孤掌难鸣,通常有以下几个问题和建议需要你考虑:
3、您的教育观念从哪里来呢?
每个人都是把自己家庭以往的教育作为模板,认为自己的家庭的教育是最好的,才教育出像自己一样优秀的人,所以,就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自己受教育的经历强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也许您的父亲在您的教育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您要求丈夫也做到这一点;而您丈夫的经历可能是:“母亲的教育是最好的!”所以他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他只要负责挣钱就行。其实,无论什么样的教育,不都能教育出成功的人吗?最不好的教育反倒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对的,而不停争吵、冷战的夫妻!因为孩子会以此为模仿的对象,也用争吵和冷战对待未来的妻子!
4、您和您的丈夫夫妻关系如何?
很多孩子的教育问题,实际上背后是父母的关系问题。夫妻不和,包括性的不和谐,会使“主外”的丈夫害怕回家,越发借工作之机逃避应有的责任;“主内”的妻子越是不辞劳苦、辛勤耕耘,得不到支持的怨气越是直冲云霄。与其两个人一起痛苦,连带影响孩子一起痛苦,还不如坐下来谈谈看问题出在哪儿?
5、如果您的丈夫同意负责教育孩子的任务,您放心吗?
女性的性格特点往往是比较任性,虽然口头上埋怨丈夫不关心孩子,但丈夫一旦插手,往往认为丈夫不懂教育;而男性多数有些大男子主义,懒得和女人一般见识,就当父亲从教育孩子的战斗中退却的时候,也正是母亲一意孤行的时候。不如跟丈夫换个位置想一想,为自己的执著叫停!
6、接受现实,循序渐进地逐步改变
前面讲了几点主要由女性教育孩子的原因,这是个从大文化就认同的观点,另外,男性的价值感来源于工作,女性则来源于家庭和孩子的教育、教养,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要接受这种巧妙的安排,并能在自己家里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渐使丈夫配合自己的教育,达到协调、平衡。
7、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发现丈夫的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观点,孰是孰非,很难判断。但母亲的视角和父亲的视角往往是很不同的,母亲离孩子较近,对孩子比较了解,对细节的关注多,情感上太亲密,容易失去客观性,所以对整体的把握少;父亲则恰好相反,离孩子较远,对孩子了解少,对细节的关注少,情感投入不多,不易放弃客观判断,所以对整体的把握多。因此,细节问题应该多听母亲意见,大方向上则父亲的往往比较正确,因为他可能不易像母亲那样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误。
8、放下自我,寻求外部支持
因为上述种种和丈夫的情感冲突一时很难解决,问题长期不解决,会不利孩子的身心成长,可以把自己孩子的问题向亲朋好友谈谈,广泛征求意见,不过,“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要注意了解自己的孩子的特点,做出教育上的适度调整,切不可单纯模仿他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方便和亲友谈时,也可以向老师和儿童心理专家咨询,有利于改变自己的旧观念,所谓“旁观者清”吗!
最后,孩子的教育有问题的家长留个作业,每周一、三、五花1个小时和丈夫为孩子的问题争吵、冷战,二、四、六花1个小时和丈夫冷静地谈判、沟通,会有助于你们自行解决问题。
祝愿您的孩子教育成功!并祝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