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的离休老干部通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好了多年的疝气

我院省内首家推出腹外疝诊疗临床路径一体化的科室。这种诊疗新模式是将腹外疝治疗纳入一个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治疗的途径,从发病原因到诊治,到技术规范,到病人健康宣教乃至术后随访合并为一个整体。这一模式一经在济南推出,就备受患者推崇,从那一封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中,笔者体会着患者对医生的那份感激、那份信任。采访中,几个事例让笔者感受颇深,同时也反映出了外科医生的医术、态度和患者对这一模式的亲身感受。

93岁的离休老干部找孙少川主任通过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好了多年的疝气

93岁的老爷爷重新爬山了

这是位93岁的老爷爷,70多岁时,他与燕子山结下了不解情缘。十几年来,每天他都去爬山,一直享受着大山带给他的那份快乐。时间长了,慢慢地他经营起这片可爱的山林,在这里他建立起了娱乐场,有石林、有山泉,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爬山爱好者聚集在这里,和他一起融入到这里,山也就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不幸的是半年前老爷爷患上了疝气,爬山很不方便了,生活就像被捆住了手脚,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在得知我院外科实施腹外疝诊疗临床路径一体化治疗新模式后,老爷爷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就提出一个要求:“你们要给我解决了疝气,我要爬山去。”

93岁的老爷爷要动手术,这在以往,因惧怕风险,医生都会宛然拒绝的,这毕竟是面对如此高龄的患者进行的手术啊。然而,外科专业的医生没有这么做,而是在临床路径医疗模式下对老爷爷进行了严格的身体状况评价,认为有手术指证,可以做手术。事实的确如此,老爷爷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一周后,老爷爷的身影又出现在了燕子山上。

对此,很多患者对胃肠专业医生伸出了大拇指,说外科医生是“医”高人胆大。而在笔者看来,医术高超是肯定的,但与胆大不胆大没关系,因为他们有科学而规范的腹外疝诊疗临床路径一体化模式,这就像有一把尺子,对患者进行手术指证测量,符合手术指证的都可以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手术。

自费来手术的老干部

这是位参加过抗日的老军人,患了疝气,慕名来到外科专业找到孙少川主任,并直截了当地对孙主任说:“我的公费医疗不在你们医院,因我年龄大,医生怕风险,对我的病不作为,我过去做的心电图表中有心梗,但我的确没有心梗的表现,我这十几年来爬山都爬到顶,登脚踏车也能登大半天,自从有了疝气后,我的生活质量大打了折扣,你们看我能不能做手术,如果能我可以自费来做。”

听了老人的叙述,孙主任沉默了一会,给老人这样一个解释:“看病就像你打仗一样,不仅要看地图打仗,更要进行实地考察,根据你的叙述,我认为可以做手术的概率很高。这样吧,为了节省你的费用,你在你的公费医疗医院做好这几项检查,我们再决定手术做还是不做好吗?”

几天后,老人带着检查单,再次来到外科,将检查单递到了孙少川主任的手中。

孙少川主任和科室的医生们,经过严密的论证,结论是可以手术。如今的老人又恢复了往日快乐的生活。

在这件事中,让笔者感受颇深的是:同样是医生,同样在看病,但看病却分出了一般看病和高质量看病,他们的结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一般看病只是让患者活着、不出事;而高质量看病却是为了给患者带来高质量的生活。

患者对新模式的亲身感受

在很多的采访中发现,因为角度的不同,医生和患者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而采访者的感受往往倾向于医生的感受,其实患者的感受更具代表性。在这里,笔者将患者对医生的表彰感谢之词全部屏蔽,只摘录了患者的亲身感受,以供疝气患者参考。

“我是市政府的一名退休干部,一名腹股沟疝术后刚刚出院的患者,手术是外科孙少川主任做的,术后4天顺利出院,一周后复查,恢复正常。对腹外疝临床路径一体化治疗新模式,我有着亲身感受。

感受一:手术方案明确,患者心中有“底”。过去住院,不知道需要多少钱,用什么药,打什么针,什么时间出院。而我在外科住院的第一天,主管医生和护士就到床头前,向我讲明详细的治疗规划,内容涉及到手术方案、护理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手术所需的时间以及所需的药物、价格、费用等等。一天一张“明白纸”让我对流程和费用一目了然;每天医护人员都会认真地讲解随时会出现的病症征兆,让我对病情心中有数,还在出院前发了“问答卡”对出院的保养、注意事项、复查时间及主管大夫的电话一一作了交代,流程规范、标准而清晰。

感受二:诊断成熟,技术熟练,患者痛苦少,恢复快。我前几年曾做过两次腹外疝修补术,都是使用硬膜外麻醉,住院8-9天,术后3天不能下地,连续打几天吊瓶。这次给我做的是“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只用了局麻,从去手术室到回到病房,总共40分钟,术后2小时就可以下地了,无需导尿,生活不受任何影响,疼痛感较前两次大大减轻了。

患者的信任、认可,是外科医生最大的欣慰。同时,这又成了动力,让他们不断追求精益求精,用医术和爱回报着患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