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第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具有符合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应的设备、设施和质量控制体系,并遵守技术管理规范。

    第五条 国家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和管理制度,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分级管理。

    第六条 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医疗技术分类分级管理

    第七条  医疗技术分为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

    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第八条 卫生部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三类医疗技术目录由卫生部制定公布,并根据临床应用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第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第二类医疗技术目录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本辖区情况制定并公布,报卫生部备案。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将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列入本行政区医疗技术目录。

    第十条 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由医疗机构根据功能、任务、技术能力实施严格管理。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准予医务人员实施与其专业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卫生部公布的准予开展的临床检验项目。

    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技术。[NextPage]

    第三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

    第十四条 属于第三类的医疗技术首次应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卫生部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

    第十五条 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实行第三方技术审核制度。

    对医务人员开展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能力技术审核,由医疗机构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  卫生部指定或者组建的机构、组织(以下简称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或者组建的技术审核机构负责第二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卫生部可以委托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对指定的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十七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二)在医学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

    (三)学术作风科学、严谨、规范;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建立审核工作制度,制定并公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程序,并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专家库。

    审核工作制度、程序和专家库名单报送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专家库成员应当由医学、法学、伦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人员组成,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三)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者法律服务机构,并担任相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四)健康状况能够胜任评价工作;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技术审核机构聘请上述人员进入专家库可以不受行政区域限制。

   第二十条 专家库成员参加技术审核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或者第三类医疗技术前,应当向相应的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符合下列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该项医疗技术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有在本机构注册的、能够胜任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

    (四)有与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和其他辅助条件;

    (五)该项医疗技术通过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

    (六)完成相应的临床试验研究,有安全、有效的结果;

    (七)近3年相关业务无不良记录;

    (八)有与该项医疗技术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质量保障措施;

    (九)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

    (一)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类别、相应诊疗科目登记情况、相应科室设置情况;

    (二)开展该项医疗技术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

    (三)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

    (四)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相关履历,医疗机构的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五)本机构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二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得向技术审核机构提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

    (一)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

    (二)申请的医疗技术未列入相应目录的;

    (三)申请的医疗技术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间未满12个月的;

    (四)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四条  未通过审核的医疗技术,医疗机构不得在12个月内向其他技术审核机构申请同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再审核。

    第二十五条 技术审核机构接到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申请后,对于符合规定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组织相关专业专家按照审核程序和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对医疗机构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并出具技术审核报告。

    第二十六条  技术审核机构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或者到现场核实有关情况。

    第二十七条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结论实行合议制。参加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人员数量应当为3人以上单数,每位审核人员独立出具书面审核意见并署名。

    技术审核机构根据半数以上审核人员的意见形成技术审核结论。技术审核机构对审核过程应当做出完整记录并留存备查,审核人员的审核意见与审核结论不同的应当予以注明。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确保技术审核工作的科学、客观、公正,并对审核结论负责。

    第二十八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自做出审核结论之日起10日内,将审核结论送达申请的医疗机构。

    第二十九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申请材料、审核成员书面审核意见、审核成员信息、审核结论等材料予以永久保存。

    第三十条 技术审核机构开展技术审核工作可以按照规定收取相关费用。

    第三十一条 技术审核机构应当将审核结果报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

    技术审核机构每年向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年度开展技术审核工作情况;未在规定时间报告年度工作情况的,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指定其承担技术审核工作。[NextPage]

    第四章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三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定第二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卫生部负责审定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方可审定其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

    (一)技术审核机构审核同意意见;

    (二)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应诊疗科目;

    (三)该项医疗技术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相适应;

    (四)符合相应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划;

    (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开展通过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的医疗技术,经相应的卫生行政部门审定后30日内到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办理诊疗科目项下的医疗技术登记。经登记后医疗机构方可在临床应用相应的医疗技术。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备注栏注明相应专业诊疗科目及其项下准予登记的医疗技术,并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和第一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

    第三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和保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安全的规章制度,建立医疗技术档案,对医疗技术定期进行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应用情况的评估。


相关阅读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