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的时候量越小毒副作用就越小吗
- 2021-03-01 16:10
- 济南齐鲁花园医院
- 外科
疑问:家里老人、小孩生病吃药时,总担心毒副作用太大,是不是吃药的量越少,毒副作用就越小?
药量小毒副作用就小吗
解答:服用量越小毒性越小的观念是错误的,服药量的多少要根据病情、患者的生理情况而定。老人、肝肾功能不全者需要减量服药,儿童不可以成人药物减量服用,应使用儿童专用剂型。某些疾病会因服药量小不产生药效而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药物对身体的危害性属于质反应的研究范畴。量反应是指药物效应随剂量大小呈现增减的变化,比如心率、血压等。质反应是指药物效应和剂量不呈增减的变化,比如死亡或生存,致畸与不致畸,等等。量反应和质反应有内在的联系,因为量变引起质变。
例如为了避免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有些患儿家长往往自行减小抗癫痫药物的剂量,殊不知这一行为会由于抗癫痫药物剂量过小,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而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服药量越大疗效越好的观念是错误的,服药量的多少要根据病情而定。服药量小而不产生药效则往往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
例如服用泼尼松要注意减药过程中严密监测尿蛋白量的变化。根据《糖皮质激素治疗肾脏病的专家共识》,糖皮质激素用法为:泼尼松或甲泼尼龙,持续给药6~8周后逐渐减量,减量至每日或隔日5~10毫克时维持。总疗程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足量治疗后每2周减原用药量,当减至小剂量时容易出现病情复发,应减量更加缓慢一些,小剂量持续维持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然后再按照每2周到3周减原用药量.当减量至维持量时再维持半年至1年。
但是临床上每个人情况不尽相同。
成年人用药过多、错用、乱用、滥用等不科学现象比较多见。由于生理、生化、病理及心理上的某些改变,其身体处置药物的能力与青壮年明显不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增加。从药代动力学方面来说,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白蛋白降低及脂肪组织增加,药物的肝代谢或肾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药效学方面来看,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凝药、利尿药及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增高,故对这些药物的反应更加强烈,导致药物在正常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现某些药源性疾病。70岁以上老人应减量用药.使用最低有效药量。
肝肾功能减退的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肝肾损害的药物,必须使用时应减量使用,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剂量。
儿童肝功能尚不成熟,肝脏解毒功能弱,肾脏的排毒功能也差,在药物使用上,小儿不不同于成年人。大多数的成人用药,都不能用于小儿,有的家长认为小儿就是比成人的体重小,成人吃的药只要减量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小儿并不是成^的缩影。小儿从对药物的反应、代谢、药物作用的靶器官、副作用、对药物的耐受性等等都有其特点,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特别声明:本官网登载关于疾病的内容目的是做好健康科普宣传,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具体问题请在线咨询或到相关科室诊断治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济南齐鲁花园医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文章内容所用图片有些是转自网络,非商业目的,仅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科普宣传,更好诠释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健康体检科全年通用体检套餐(成年人、中老年、女性、孕前、入职、征兵预检)(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