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研究发现:三大因素诱发心梗
- 2008-11-25 08:40
- 本站原创
- 佚名
入冬以来,许多年老体弱者难敌天气变化,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随之上升。近日,美、英等国家研究显示,以下三因素会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
心梗发生后头一个月。
美国一项针对2997名心肌梗死患者长达39年的研究表明,约有24%的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令人惊讶的是,心梗发生后头30天内,心源性猝死的累积死亡率为1.2%,是预期的四倍。顺利度过第一个月的心肌梗死患者,其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度迅速降低。
对此,专家认为,心梗患者头一个月内出现危险合并症的概率很高,比如因严重缺血引发的恶性心率失常,易在心梗发生后24小时内出现;心梗头一周引起的心脏破裂、大面积心肌坏死、急性心功能不全等,都会加重心脏负担,可能诱发猝死。
所以,心梗发病后90分钟内应及时到医院,开通梗塞血管,挽救更多的心肌。
类风湿关节炎。
英国研究人员一项长达13年,分析了700万份病案资料的研究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增加心梗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专家表示,这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极易患上冠心病相关。
临床研究表明,他们比无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人更容易受到冠心病的困扰,从而增加因心梗诱发猝死的几率。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疾病,对心脏,心肌等的损害较大。有数据表明,大约1/3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最后死于心肺的损害。因此,如果同时患有冠心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应该随时注意心脏有无不适反应。
气温骤降。
老年人调节能力差,脆弱的心脑血管对天气骤变特别敏感。当气温骤降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会加重心脏的负荷。近日,因气温骤降,医院因脑出血、心肌梗死等疾病入院诊治的患者,比以往增加20%—25%。冬天老人一旦出现胸闷、心悸、烦躁、心前区疼痛等情况,就应及时就医,以免导致病情恶化。
特别声明:本官网登载关于疾病的内容目的是做好健康科普宣传,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具体问题请在线咨询或到相关科室诊断治疗,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申明:济南齐鲁花园医院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文章内容所用图片有些是转自网络,非商业目的,仅为了更好地做好健康科普宣传,更好诠释内容,做到通俗易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健康体检科全年通用体检套餐(成年人、中老年、女性、孕前、入职、征兵预检)(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