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保护好肾脏

    糖尿病性肾病是世界范围内值得重点防治的一种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所特有的,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的疾病,属全身性微血管病变的一部分,也是糖尿病性肾脏危害的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直接涉及遗传和代谢两个方面,但至今有关糖尿病性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重点是早期发现,特别是病史超过5年的患者,更要经常检查肾脏。

  糖尿病性肾病高发的原因

  大约有1/4~1/3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更高比例的1型糖尿病患者,患者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患者的身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尿液检查出肾病后已经是第二、三期的改变了。等到出现症状时已经很晚,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糖尿病性肾病的表现

  糖尿病可损害肾脏的微血管,使其丧失滤过功能,不能很好地清洁血液,使废物在血液中堆积,身体过多承受着水分和盐分的压力,最终使体重增加和踝部水肿,发展成为肾功能不全以至尿毒症。临床表现有微量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以及肾小球滤过率改变等。

  糖尿病性肾病的分期

  糖尿病性肾病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临床分为五个阶段。

  一期: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也没有异常,但有一些病理的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增高,故又称高滤过期。

  二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小于20微克,运动后增加,休息后可恢复。呈间隙性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变。又称无临床症状肾损害期。

  三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在20至200微克,称微量白蛋白尿期,又称隐性肾病期,即早期糖尿病性肾病。

  四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每分钟大于200微克;约75%的患者出现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降低,水肿。本期又称临床糖尿病性肾病或显性肾病期,具有典型糖尿病性肾病“三联征”。

  五期:一般在患病20余年时发生。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小于40毫升时,氮质血症出现,其中,血肌酐值大于每升707微摩尔是终末期肾病的诊断标准。


相关阅读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