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惑:老人降压的五大困惑

    老年高血压是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在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0%~30%。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若未得到良好控制,可引起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损害,引起心力衰竭、中风(卒中)及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如今,降压已成为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共识”。但在接受降压治疗的过程中,老人们的困惑不少。

  困惑1 有没有只降收缩压的药?

  焦点话题:不少患者收缩压高,舒张压很低,脉压差大。希望能有一种药只降收缩压,不降舒张压。

  专家释疑:没有只降收缩压的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值可分为两种类型:老年普通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与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年龄越大,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70岁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以上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主要表现为收缩压高、脉压差(收缩压减去舒张压)大。这主要与老年患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弹性差及血管顺应性下降有关。

  不少老年人担心收缩压降低的同时,把本来已经较低的舒张压再降低,甚至会低于60毫米汞柱,希望能有一种只降收缩压的药。其实,目前所有的降压药物都有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作用,只是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降低两者的程度有所差异而已。一般地说,老年患者的舒张压宜控制在60毫米汞柱以上,而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但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应保持在70~90毫米汞柱,以免影响冠状动脉供血而诱发心绞痛。

  困惑2 高龄老人血压略偏高,该不该服药?

  焦点话题:八九十岁的老人,血压略高于标准,有必要服用降压药吗

  专家释疑:高龄轻型高血压患者不急于用药。

  高龄老年患者如能接受正确治疗,与不正规治疗或不治疗的患者相比,前者中风的发生率能降低36%~47%,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20%~40%。

  不过,一些血压在150/90毫米汞柱左右、无明显靶器官损害的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不一定需要马上服用药物降压,可先进行基础治疗(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每天坚持体育锻炼、戒烟、饮食清淡、减肥等)一段时间,即可有降压效果。

  困惑3 降压标准都是统一的140/90毫米汞柱吗?

  焦点话题:老年人的降压标准是不是该比年轻人宽松些?会不会因为服用了降压药而带来其他负面问题

  专家释疑:老年人的降压目标为150/90毫米汞柱以下。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大,降压难度大,故老年人降压的目标为:收缩压降至150毫米汞柱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老年患者通过治疗使收缩压逐渐下降到150毫米汞柱后,如同时有舒张压升高,应将其降至90毫米汞柱以下。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伴冠心病者,舒张压不宜降得过低,一般降至70毫米汞柱就可以了,以免加重心肌缺血并诱发心肌梗死。合并脑供血不足或肾功能不全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也不宜降得过低,具体降压标准及治疗应遵循医嘱。糖尿病患者的目标血压应下调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超过1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20/75毫米汞柱以下。

  有关80岁以上高龄老年患者降压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尚缺乏直接资料说明降低血压对高龄老人的影响。目前认为,高龄老年患者的治疗阈值可以适当提高。

  困惑4 服了很多药,血压为何就是降不下来?

  焦点话题:用过很多降压药,效果似乎都不太好,是血压真的降不下来,还是用药方法不对

  专家释疑:老年人应选择联合用药,阶梯式治疗方案。

  适合老年患者的降压药有长效钙拮抗药(CCB)、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上述降压药对收缩压与舒张压都有降低作用。其中,长效钙离子拮抗剂(如苯磺酸氨氯地平、非络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与利尿剂(如吲哚帕胺、氢氯噻嗪等)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首选药物。伴糖尿病及蛋白尿的高血压患者宜选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如苯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等,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如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等。

  对大多数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用药一般无法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应联合用药,并采用阶梯式治疗方式。联合降压治疗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同时能减少每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现已被证实有效的联合用药组合有:CCB+ACEI,CCB+ARB,CCB+利尿剂,ACEI+利尿剂,ARB+利尿剂等。

  困惑5 血压波动大,高的时候很高,低的时候很低,真怕降压降过了头。

  焦点话题:早上血压很高,晚上血压偏低,睡觉时候更低,站立时候血压高,平躺时候血压低,血压忽高忽低。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降

  专家释疑:慎重选择降压药,重视血压监测。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特点为24小时内的血压波动大于年轻患者。一般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为上午6点左右开始升高,一直持续到晚上,晚10点后,血压逐渐下降。同时,老年人的血压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较高。体位性低血压是指老年人站立3分钟后,与仰卧时的血压相比,收缩压降低2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降低1 0毫米汞柱以上,可伴有头晕、眩晕、视物模糊、恶心等症状。这主要与调节血压的压力感受器功能减退有关。

  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了解自身血压波动的规律,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物。在降压治疗期间,应定期测量血压,以便随时调整用药剂量。降压药物应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缓慢降低血压。由于40%的缺血性中风发生在午夜至上午6点,故夜间血压不宜降得过低。哌唑嗪、柳胺苄心定、利血平、可乐定等降压药会加重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合并使用利尿剂时,老年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曾发生过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这些降压药。


相关阅读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