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医疗改革攻坚年 县级医院改革打“先锋”
- 2011-03-05 15:25
- 齐鲁晚报
- 孟良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三年任务的攻坚之年。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其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具体目标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在前两年支持建设的基础上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下同)、1000所以上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3000个以上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有1~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西部偏远地区、山区配置流动巡回医疗服务。业内专家由此认为,县级医院将迎来发展的最佳机遇。
县级医院现状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医院管理研究专家庄一强认为,中国内地的2万多家医院中,综合性三甲和专科三甲医院的总数为1000多家,而县级医院数量则超过了6000家,服务的人口总数也达到9亿。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在于推动目前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占大多数的县级医院的改革。中国县级医院如果不能完成转型,新医改的成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庄一强进一步介绍说,三级医院拥有丰富的优质医疗资源,生存与发展没有太大问题;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上由国家主导,其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也不大;县级医院数量庞大且面临大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双重挤压,其生存与发展遭遇严峻的挑战。为此,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联合《现代医院管理》杂志社等机构对113家县级综合医院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以区域分布相似的13家中小型三甲综合医院为参照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基层县级医院生存状况相对较差——技术落后、医疗设备差、医护配比不合理、科研能力弱。但是,近年来县级医院发展迅速,医疗设备投入迅猛增长,人员结构优化速度快、力度强,为未来基层医院改变不佳的生存现状提供了支持。
从调查数据看,基层县级医院的年床均门、急诊人次数只有参照组的65%,而年床均出院人数则略高于参照组,这说明县域居民普遍存在“诊断去三甲,治疗回基层”的现象。无论在技术上还是设备上,县级医院都要落后于三甲医院,而基层医院与中小型三甲医院的门、急诊次均费用没有太大差异,患者在“趋高性”就医心理的驱使下,普遍选择到三甲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阶段,由于在基层医院治疗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相对较高,报销难度相对较小,同时在基层医院治疗住院时间短,也省去了家人陪护的劳顿,所以在基层医院具备治疗条件的前提下,患者往往选择到基层医院住院和治疗。
对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分析发现,不管是每床医疗设备还是医疗设备占固定资产比例,研究组均与参照组存在明显差距,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资产存量明显低于中小型三甲医院。基层医院医疗设备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患者对三甲医院卫生服务的过度利用。
在人员配备方面,基层医院医生数量与护士数量的匹配不合理,1名医生不能匹配到1名护士,而参照组1名医生则能匹配到近1.5名护士。在学历结构上,基层医院高学历人才(博士、硕士)的比例明显低于参照组。造成基层医院高学历人才比例较低的原因,除收入差距和职业发展前景差距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基层医院作为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一部分,主要收治多发病和常见病,这对想在专科研究方面发展的医生吸引力不足。
近年来,县级医院发展迅猛,县级医院发展评分(15.18分)是中小型三甲医院(5分)的3倍。
但总的来说,人才奇缺、学科力量薄弱、服务能力“短腿”,是制约县级医院发展的主要瓶颈,目前县级医院的服务水平还不能较好地就地解决多数大病患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