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助力吞咽障碍患者加速康复

民以食为天,吃得下、睡得香、说得出本就是再简单平常不过的事了,而对于患有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等患者,有时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连最基本吃饭喝水都难以下咽,只能靠插胃管来输送营养。

日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为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开展了一系列新技术,让吞咽患者能够正常、舒适的饮食,加快整体康复的速度,不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8岁的胡先生近来对“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是深有体会。原来,胡先生一个月前在工作时突发脑梗塞,在外地医治两天后来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肢体活动功能恢复得很好,可是却出现了吞咽障碍,连唾液也咽不下去,只能靠胃管维持营养。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的患者鼻子内侧有畸形靠胃管来维持营养但却咳嗽
图片来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我鼻子内侧有畸形,插上胃管就咳嗽,还要整天带着,就像个象鼻子,影响美观不说,插着管子就感觉跟病了很重一样。”胡先生告诉记者,转到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后,医生护士把他的胃管撤掉,教会了他一项新方法,只在吃饭时从口中插入营养管,吃完饭就可以拔掉,平时就跟正常人一样,这种方法简单上手,胡先生自己就可以做。

其实,胡先生所说的新方法是科室近期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叫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法(IOE技术)。“我们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评估,用新开展的吞咽造影技术仔细检查了患者吞咽障碍的根源。”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范焕青介绍。

通过对患者实施导管球囊扩张技术和IOE技术,帮助患者舒适饮食,恢复吞咽功能。经过一个星期左右的康复训练,胡先生已经不需要插管,可以正常进食。

“IOE技术在插管操作过程中能刺激舌根部,诱发吞咽反射,同时也符合经口进食的生理规律,患者不需长期留置鼻胃管,能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水分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避免反流,从身体和心理上来治愈患者。”康复医学科护士长陈攀介绍。

像脑卒中、颅脑外伤、头颈部肿瘤、气管切开、厌食症等患者以及部分老年人都有可能出现吞咽障碍,医院此类患者更是不在少数,该技术运用成熟后将进行全院推广。

吞咽包含了食物经咀嚼而形成的食团由口腔运送入胃的整个过程,需要多个组织器官的相互作用。临床上吞咽障碍变现为饮水呛咳、咳嗽、饮食或饮水时发生哽咽,在吞咽时可能会有疼痛症状,原因不明且反复发生的肺炎也有可能是吞咽障碍引起的。

有时出现的隐形误吸不易被察觉。医学界的吞咽造影检查常被认为是评价吞咽障碍的“金标准”,日前,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也成功开展了此项技术。

“我们科室和放射科合作开展了吞咽造影技术,在X线透视下,患者吞咽不同粘稠度、不同剂量的造影剂包裹的食团,针对患者口、咽、食管的吞咽运动形成的动态造影,能直观的发现吞咽障碍的结构性或功能性异常的病因及其部位、程度和代偿情况,以及有无误吸等。”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范焕青介绍,有造影作为依据就能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效治疗措施和观察治疗效果,从而给予个体化的吞咽训练方案。

范焕青介绍,以往医生只能通过初步诊断来判断是否存在吞咽障碍,然后再采用量表等试验进行评定分级,观察呛咳状况,但呛咳发生的部位和原因并不十分明确。此项技术的实施整套流程下来只需要20分钟,不仅能直观的找到问题根源,还能让患者在舒适检查之下花费还少,副作用也低。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治疗人体的各项功能性障碍,康复其因为伤病暂时丧失或下降了的各项功能。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在疾病早期康复介入、重症患者康复介入、植物人促苏醒、心肺康复及康复护理等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康复的覆盖面非常广,与医院各个科室都紧密相关,就像脑梗、偏瘫患者,早期介入治疗能有效降低致残致死率。”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李响介绍,科室正不断开展多种康复技术,以加速患者康复,提高患病后的生活质量。


Top